他们是帮居民忙活“家里事儿”的社区基层干部,是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是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第一书记,是带动特色小镇高速发展的“操盘手”……他们,是无数奋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中的一员。让我们走近这些新时代党员先锋,触摸榜样力量。
永乐店镇小南地村第一书记王华琳
见到王华琳时,他正钻进村头大棚里,忙着采收今年最后一波西瓜。他皮肤被晒得黝黑,脸颊被大棚里的热气蒸得通红,不时抹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忙活了几个月,总算试种成功了,这一棚的西瓜,又为村里增收了5000多块钱,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明年可以扩大规模了。”他说。
小南地村曾经是有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全村130多人,土地面积330亩,但村集体可用土地仅20多亩,全村集体收入每年仅3万多元。“村里可用的土地太少,可以实施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想为村集体增收简直太难了。”村党支部书记吕民河叹气道。
2021年12月1日,35岁的王华琳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选派到永乐店镇小南地村,成了驻村第一书记。刚来到村里时,了解到村集体经济的微薄收入后,他决心要带着村集体增收,帮村里甩掉“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土地不够,还要发展增收项目,这可难办了。王华琳绞尽脑汁,偶然看到屋顶,提议道:“咱们是不是可以搞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确定好发展项目后,村里邀请多方职能部门从投资风险、预计收益、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评估,还争取到了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拨付的专项资金,在派驻单位通州区城管委的支持下很快竣工,项目预计每年收益6.5万元,从此,小南地村有了持续的“阳光收益”。
在建设光伏的基础上,村两委进行了产业融合发展,建起小南地蔬菜特色种植基地,在村南口闲置空地新建种植大棚5座。2023年3月,大棚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实验种植平菇、榆黄菇。新出棚的榆黄菇品质优良、价格实惠,很受消费者喜爱。连锁超市通过线上销售,把村里的蘑菇送上了百姓餐桌。
产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王华琳还和村两委一起开发了经济造林、闲置房屋和水井出租等增收项目,使小南地村从2021年收入不足4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到现在成功脱贫摘帽。
成功的喜悦接踵而来,村民们被这位踏实憨厚的驻村第一书记打动了。65岁的村民马维香说:“华琳这小伙子特别能吃苦,他来到村里后,找了好多项目,我们跟着他感觉特有干劲。”
2023年,王华琳还为村里引进了庞各庄西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庞各庄西瓜已经种植成功,大伙儿干劲十足,计划继续建设8座西瓜大棚,把小南地村打造成永乐店镇“一村一品”的西瓜种植特色村。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通讯员: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