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殖户为增产增收求助市民热线 “蜂博士”一对一技术指导送“蜜”方
罗其花给蜂农送去多箱体养殖设备。
密云区是“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也是有着300年养蜂史的“天然蜂场”。最近,家住太师屯镇龙潭沟村的蜂农杨先生致电12345市民热线反映,“这几年我通过养蜂和产蜜每年大约有10万元的收入,刨去各类成本后大概能赚六七万元。和一些从业时间较长的高收入蜂农比,我很苦恼无法增产增收。能不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
接到诉求后,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站长罗其花第一时间来到杨先生的蜂场了解情况。记者随其前往,向南穿过白龙潭风景区,沿着山间公路一路前行,十余分钟后便来到了杨先生位于龙潭沟村的蜂场。大雪过后,蜂箱上依然覆盖着白雪,箱体内的蜜蜂正在静静地越冬。
杨先生说,目前蜂场内有约150群蜜蜂,虽然蜂群总数多,但单一蜂群的蜜蜂数量少。单靠自己每年春夏培育新蜂王来扩大种群数量,不但效率低,还存在蜂王在培育过程中死亡的可能性。“蜂群数量难以扩大,产量就难以提升,每年都会因此浪费大量产蜜的时间。”
杨先生的这通求助电话真是找对了人!罗其花是全国有名的“蜂博士”,多年前,她带领团队在密云筹建了全国第一个区县级蜜蜂种源中心。罗其花说,密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以杨先生所在的龙潭沟村为例,村子附近几乎都是林地和山地。这里的山地、林地每年三四月有大量榆树开花,四五月是山杏、山桃的开花期,五至七月则以槐花、荆条花和酸枣花为主。比起一些追寻花期不断迁徙的蜂农来说,密云的蜂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交流的过程中罗其花发现,杨先生的养蜂技术源于父亲的传授,属于老蜂农普遍使用的养蜂技术。“这种技术从蜜蜂繁育到采蜜再到收获,都需要蜂农全程跟踪,需要很频繁地搬动蜂箱查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杨先生虽然是个年富力强的蜂农,但他的生产力并没能完全发挥出来。他蜂场的产品也仍以蜂蜜为主,至于价格高出蜂蜜数倍的巢蜜和蜂王浆,几乎没有任何产出。”
要想实现增收,提升蜂王的品质、改善养殖技术势在必行。罗其花向杨先生介绍,目前密云区正在逐步推广多箱体养蜂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养蜂技术中的操作壁垒,不会再因蜂农精力有限而影响蜂群数量及蜂蜜产量。同时,在此技术下,蜂农可以免去费时费力的摇蜜步骤,由合作社直接收购蜂箱并进行后续加工,实现蜂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回去后我立刻组织工作人员将相关设备和种蜂送至您的蜂场。明年开春,蜜蜂完成越冬后,我们还会派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来到蜂场,对多箱体养蜂技术应用及蜂王培育繁殖进行指导。”罗其花对杨先生说。
截至发稿杨先生告诉记者,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已将多箱体设备及蜂王送到了他的蜂场。“等生产繁殖季节到来时,我也会跟专家学习新的生产技术,争取早日实现增产增收。”本报记者 陈圣禹 文并摄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编辑:赵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