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密云:山村蝶变话振兴
开栏的话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京华大地处处涌动热潮,昂扬着“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心声。
即日起,本报推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专栏,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大中小学、“两新”组织等发展建设一线蹲点调研,充分报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鲜活案例、典型做法和良好风貌,见证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巨大力量和生动实践。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新时代、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伟业,团结奋斗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密云区大城子镇张泉村第一书记李腾在村中维修电路。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常住人口仅53人的偏僻山村,竟引来近千万元投资,成了热门度假之所。山村名唤“张泉”,位于密云区大城子镇,距市区超过150公里。上周,记者走进村中蹲点,听心声、看变化,解码小村何以蒸蒸日上。
暖暖的日头照透山林,张泉村村委会会议室里热热闹闹,远远就能听见。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齐集于此,一场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会正在召开。“报告里说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说明,党中央重视咱农村,重视乡村振兴,咱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第一书记李腾率先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报告里还说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句话讲的就是咱们张泉正在做的事。”
“过去挣俩钱全靠卖山货给贩子,价低还卖不动,现在上网卖,买家遍全国。”“我家原来那老院子,现在直接流转做民宿,省事不说还多了一笔收入,头五年的租金已经到账了。”……大家纷纷说起身边变化。
变化来之不易。张泉村面积总共10100亩,95%是林地。常住的只有5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还有24位残疾人。劳动力严重不足,又缺乏平坦的整地。
如何破局?分两步走。先是“筑基”,从2016年底到2021年底,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两位第一书记季景书、沈自友,牵线搭桥、引资集智,修起线下线上两条通衢,村子盛产的板栗、核桃、山楂、蜂蜜等农产品成功走向广阔市场。低收入村就此摘帽。
下一步,“盖楼”!2021年12月,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的李腾接棒张泉村第一书记。“改造闲置农宅,发展高端民宿,是张泉振兴的后半篇文章。”李腾说。他寻找了几十家业内机构,前后对接了7个运营平台,这才精挑细选出了合作伙伴。“首批签约6套闲置农房,吸引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名定墨里山居。”李腾说,这项合作将为村民带来租金收益140多万元。
山前半腰的现代化宅院让人眼前一亮,走进崭新的民宿,新中式风格的木质家具与装饰山水画相得益彰。“张泉村的脱低两步走,与党的二十大所指引的乡村振兴路径一脉相承。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提升,手机信号满格,公交车直达村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从赤字转为盈余,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腾说,未来,村里还会有多套闲置宅基地完成流转出租,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张泉村的故事,一定会越讲越精彩。”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五个着力点,乡村振兴正是其中之一。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对于生态涵养区来说,更要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泉村的故事是北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将转向发展壮大集体产业,从而产生更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编辑:赵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