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科研人员数量居首,协同发展及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群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实质进展。11月7日,《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5——大国治城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京发布。
城市群是创新要素资源的主要集聚地,当前我国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稳步上升,科技创新产出不断增强。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科研人员数量在各城市群中最多,为102.14万人,占所有城市群科技研发人员数的23.3%。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新增的注册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城市群的创造力指数来看,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遥遥领先。
在城市群协同发展及绿色转型方面,蓝皮书表示,京津冀城市群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逐步实施,京津冀在创新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研发成果,质量也逐渐提升。以河北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基准,2020年京津冀三地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3.68∶1.97∶1,相比于2014年的4.46∶3.52∶1有了明显改善。在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三地在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各有侧重,分工发展不同领域的创新产业,逐步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有效结合的新布局。
此外,京津冀城市群通过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绿色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北京市、天津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省开展跨省域合作办学;北京市17家医院与河北省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3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区域内296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155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共享;人力资源地方服务标准基本统一,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医疗住院费直接结算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障服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蓝皮书认为,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总体发展水平提升明显,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协调一体、绿色生态、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城市群经济差异明显、创新产出效率分化、产业同质化现象明显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城市群的发展上,蓝皮书建议应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之间要有合理分工,注重城市群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要提高城市群内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强化城市群空间治理水平,促进城市群可持续能力的提升。应以创新驱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并推动提升密度、压缩距离和打破分割的空间一体化,以绿色低碳开辟新路径,从商品要素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深化拓展。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通讯员: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