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三农发展综述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三农发展在不平凡中逐浪前行。
面对世界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各战线的三农人奋发图强,不但端稳了“中国饭碗”,提升了粮食产能,而且有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接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夯实了基础。
这一年,三农成绩单亮眼,非同寻常且继往开来。2022年是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接下来三农应该怎么干,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展大局方向与目标明确。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三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11月的龙江大地上,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场院,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提到今年收成,哈尔滨市依兰县诚信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志民喜笑颜开:“今年种了98000余亩大豆,亩产达530多斤,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2021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其中,谷物产量12664.9亿斤,比2021年增加9.7亿斤。
农业稳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重生产、抓生产,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应有之义。今年,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首考”之年,各地出文件、建机制、组专班。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将粮食安全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把手”工程;安徽省将保面积作为今年秋种的首要任务,小麦、油菜播种面积实现“双增”。
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注入,让农民种地得利。
“这是一个种粮人大有可为的时代!一次性补贴、农机补贴、贷款贴息、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让我们干劲十足。”安徽省濉溪县马店村种粮大户周为权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小麦1500亩,今年亩产600多公斤、总产近百万公斤。提起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周为权喜不自胜。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至今年8月,中央财政已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
粮食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保障粮食生产,要增强抵挡灾害的能力,补上防灾减灾这一短板。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
高温、干旱、洪涝、病虫害……这些都是威胁农业生产的因素。今年6月,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73亿元,支持吉林、黑龙江等地购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所需的农药、农械物资。同时,积极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一线调研灾情,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减少因灾损失。
智慧温室,光照、通风、温度智能调控;卫星定位,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播种、喷药、灌溉……近年来,粮食生产的科技底色越发亮眼。各地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技术模式,促增产增效。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2%。
“两个要害”抓得更紧
“最近一批鸡苗11月8日装车运往山西。明年2月中旬前的种苗计划已经完全排完了。”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伟为出运鸡苗的事情忙坏了。
2021年,“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三个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配套系推出,我国白羽肉鸡打破了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从“0到1”再到“羽翼渐丰”,白羽肉鸡正一步步走向市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年多来,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新修订的种子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核心是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开展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1万份、畜禽遗传材料6万份、水产遗传材料5万份。推进种业创新攻关,首次审定一批绿色、专用、耐盐碱小麦品种。建设国家种质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战略保存能力居世界第一。
提升粮食产能,靠良种,也靠良田。小雪节气以来,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冈西镇顾顶、双墩两村连片的土地上,一台台机器整理出一片片平整地,挖出一条条防渗水渠。在场农民纷纷感叹:“小田变大田,地面更加平整了,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了。建设好高标准农田,今后的田更好种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建成和开工在建高标准农田7377万亩,占全年任务量的74%。今年11月,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率先将一定区域内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一两黑土二两油”,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资源宝贵且稀缺。黑土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咱们的玉米水分都比较低,按照现在这个水分,产量应该也在每公顷两万五六千斤吧,比同期增产5%~10%。”吉林省梨树县种粮大户王雨介绍,他家5500多亩土地采用了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后,实现了增产。今年,东北四省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8300万亩。
保护黑土地,要从技术入手,更要加强管理。如今,在黑龙江、吉林等多地全面推行“田长制”,每一块黑土地都有了守护人。
为落实好黑土地保护法,农业农村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综合施策提升黑土质量,“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
内生发展动力更强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外出考察到延安,访农户、看产业、问发展。他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好富民政策,“让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不仅要巩固下来,还要有进一步的发展,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为接续奋斗指明了方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精准监测是基础。今年,重庆市上线全国首个防返贫监测帮扶系统,可共享监测户实时变化情况,精准对接、序时推进,及时帮助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防止返贫的发生。
目前,我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制全面建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65%的易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已落实帮扶措施。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刘家庄村民张兴平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当地政府根据他的专长,帮他发展肉牛养殖。“今年,已经出栏的5个牛犊卖了5万块钱,苹果还卖了7万块钱。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努力,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提到未来,张兴平信心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今年,为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国家通过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推动将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提高到55%,支持脱贫地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启动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工作,围绕特色产业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帮带。
如今,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32个脱贫县每个县已初步培育2~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保产业,也要稳就业。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7.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和美乡村底色更亮
在大凉山深处的高山峡谷间,一座主桥墩196米的大桥拔地而起。通车后,山上村民到对面县城仅需几分钟。从“过河靠溜”到通桥通路,大凉山的变化是乡村建设的缩影。
今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总结乡村建设成就,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方向。建设和美乡村,打造美好生态,塑造文明乡风,留住浓浓乡情。
乡村宜居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进一步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湖南省攸县,退休教授夏昭炎夫妇返乡办起农家书屋;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区沙田镇,开设“百姓欢乐舞台”,农民成为舞台主角;福建省古田县举办“互助孝老食堂”,解决独居留守老人三餐问题……
从农家书屋到百姓舞台,从孝老食堂到乡村医疗,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质扩面。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98万个,卫生人员超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陈朱村依山傍水,整洁的民居与青山、溪流、田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下陈朱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旭介绍,以前的下陈朱村“村道坑坑洼洼,农房低矮破旧,环境又脏又乱”。下陈朱村的变化得益于仙居县开展的“微改造,精提升”行动。
建设和美乡村,“美”是题中之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治污惠民。目前,累计完成19.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95%的村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7.5%。
今年,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并提出,“十四五”期间,争取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推动乡村振兴。
回顾这一年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同样信心满满。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表示,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科技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设施和装备升级为重点,推动农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竞争力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产业链相对单一向集聚融合发展转变,加快建成供给保障有力、绿色高质高效、产业链条完备、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强国。
站在历史新起点,我们展望未来且拭目以待,中国“三农号”这艘巨轮,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目标逐浪前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航程中,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安全保障力、资源控制力、国际竞争力,同时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不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和美,农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