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城市信用朋友圈”——京津冀晋共享“信用医疗”便民服务
原标题:打造“城市信用朋友圈”——京津冀晋共享“信用医疗”便民服务
从近日举行的2022信用北京(第八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京津冀(晋)信用协同交流会上获悉,京津冀晋四地共同推进了信用医疗便民应用,守信市民在四地所有开通信用医疗服务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享受“门诊先看病免排队”“住院免押金可分期”“急诊先救治后结算”便民医疗服务。
北京9个区已开通“信用医疗”
近年来,北京市构建了社会信用政策制度体系和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也与兄弟省市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在区域信用标准协同、信用信息共享、守信联合激励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据悉,“信用医疗”正在京津冀晋四地有序推进。目前,北京市石景山区、东城区、通州区、丰台区、朝阳区、密云区等9个区,天津市南开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忻州市等地均陆续开通了信用医疗服务。
“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免除挂号、检查、检验、取药等多环节的排队缴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就医患者只需在诊疗结束48小时内通过手机支付医保以外的自费部分即可,解决了传统就医模式下患者排队缴费时间长、医疗费用压力大等痛点,缩短患者看病时长、减轻患者奔波缴费的痛苦。
国内首款数据保险产品上线
北京信用信息管理应用已实现新突破。市公共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市大数据平台归集了企业信用信息10亿条,归集告知承诺等各类信用承诺信息216万条,归集自然人信用信息3.2亿条,建立教师、律师等14类重点职业人群诚信档案。通过支持社会机构开展“信用数据专区”试点建设,平台广泛吸引多领域社会信用数据,探索支持医疗、文旅等10多个场景化应用,已吸引数据企业20家、场景应用企业12家,培育信用大数据应用生态。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流转、共享和应用过程中由于存在造假、遗失、泄露、错算、违规等隐患,可能给数据提供方和数据使用方带来极大风险隐患和经济损失,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应用共享的重要阻碍。
为此,国内首款数据保险产品近日在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正式上线。该款数据保险产品基于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底层技术,在数据合规安全、数据版权传递、数据多源协作、数据质量管理、数据精准定价、数据价值提升等方面,为接入实验室的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提供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
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揭牌
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在本次论坛上正式揭牌。实验室将对接公共信用数据、连接社会场景数据、融合金融科技数据,吸引各类场景企业、数据企业、信创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围绕政务数据、社会数据、金融数据进行跨区域、多场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共同开展数据多源协作、数据资产管理、数据监理、数据保险等领域研究,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信用经济和数字产业的生态发展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北京将坚持以“风险+信用”为核心,全面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大力推进信用创新应用,鼓励社会机构在养老、家政、购物等更多领域开拓“信用+”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信用服务创新模式。(曹政)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编辑:赵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