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大王”北京密云寻梨记
7月30日早7点,新发地梨品“大王”李志辉坐上了中巴车,目的地是150多公里外的密云不老屯,去看看不老屯的黄土坎鸭梨。
密云黄土坎村梨园有上万亩。
和他同行的还有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玉米“大王”李忠跃、茄子“大王”李军、樱桃“大王”刘文坡、苹果“大王”郭联合等人。
走四环路,上京承高速,顺着潮河左堤路,绕过盘山路,到黄土坎村梨园时已经过了近3个小时。
北京市密云区区长马新明和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的“一把手”都在地头儿等着了。
“我们这儿的梨,底下的土里有麦饭石,还有故事,曾经是贡梨,现在有上万亩,一年能产500万斤……”说起黄土坎鸭梨,马新明滔滔不绝。
“树形好!就是下手轻,舍不得疏果,小果得在五分之一以上!”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梨树林,李志辉有点惋惜,“一定得给果农说明白,得疏果,小果一块钱一斤都不好卖,大果5块钱一斤也有人抢!”
黄土坎村书记丁德珠家种了87亩梨园,边听“梨王”的话边点头:“可不是嘛,每年都剩下小果卖不掉!”
“这个果,挨着竖枝,大点就会被硌出疤瘌,留横枝上的梨,间距最少一拃长……”李志辉说完“卖梨经”,又说“种梨经”:“咱密云的好山好水,得在采摘上下功夫!得造景!我在老家也种梨园,树下种油菜花,春天上面是一片梨花,下面是黄澄澄的油菜花,航拍照片甭提有多美了。离北京300多公里,好多人去过。”
玉米“大王”李忠跃也跟不老屯镇农业副镇长史玉松接上了头,查看起今年刚刚退林还耕的2000亩水果玉米地。因为灌浆期20多天没下雨,减产三分之二。史玉松说,幸亏上了农业保险,理赔了90万元。
“大王”一搭眼,就看出来了:“这是国外的品种,早10年前我们就不种了,产量低,成熟后甜度掉得特厉害!”李忠跃谋划着如何让玉米地更“值钱”:“这茬玉米赶紧卖,然后种点萝卜、叶菜,还是一茬收入。”“一颗种子能改变种植模式,明年我给你们找国产的新品种,产量能翻一番!”
“大王”们忙着和种植者们交流,马新明、张月琳一行实地到穆家峪镇大石岭老工业园考察,双方计划在这里合作新建农贸市场。7月初,密云区与新发地签署协议,双方将聚焦首都中高端消费市场,合作打造首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个市场能作为东北地区米面粮油、牛羊肉进京的集散地。”“让密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源自脱贫攻坚战的“政府、市场、‘大王’合力抓两头,农民干中间”的产销对接模式,如今在京郊开始发力,助力北京乡村振兴,完善首都农产品保障体系。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通讯员: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