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07-11
分享到: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7月7日,七道河村村民排队等待专家义诊。张兴龙摄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 题: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中新网记者 李晗雪

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以下简称“长哨营乡”)七道河村的村民崔加芝,十年前确诊乳腺癌、近些年出现肝转移,需要每月化疗;她又患有高血糖,时常要到医院检查。长哨营乡地处京郊山区,虽同属北京,但去一趟大医院需乘坐两小时公交车。崔加芝身体受不了两小时公交颠簸,每每只能打车往返。化疗费有国家医保报销,但看一次病花500多元打车费,让她心疼不已。

因此,当村里通知7日有北京三甲医院专家来义诊,她早早赶到义诊地点。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7月8日,张通教授(左)在七道河村看望一位常年卧床的村民。张兴龙 摄

7日,由中央统战部、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指导,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同心向党·共铸明天——2022同心·共铸中国心走进北部山区”活动在长哨营乡启动。来自北京24家三甲医院基金项目负责人与长哨营乡24个行政村签署专项健康基金及帮扶协议,由此开展“三甲帮三农”精准结对定向帮扶。签约仪式后,各大医院的医生走进村庄,开展为期两天的义诊。

来到七道河村的是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神经康复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偏瘫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通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屈晓霞等五人。村委会办公室作了临时诊室,摆上座签,他们坐下开始接诊。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7月7日,屈晓霞副主任医师(右)在七道河村为村民义诊。张兴龙 摄

诊室外,许多村民穿着中国农村常见的花布衣服排队,并期待地向走出诊室的人打听医生给了什么诊断。

崔加芝向张通说起自己有高血糖,但因在做化疗,又不得不多吃点儿来保障体力。张通希望看看她的各项检查结果,崔加芝便回家取来。两轮咨询下来,少说有十来分钟。待她拿着处方走出诊室,突然大呼“我没带钱!”旁边有人笑道:“不花钱!”排队村民里有人应道:“这政策好。”

此次义诊,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给七道河村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药品。七道河村常住人口是420人,7日来看诊的就有110多人。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7月7日,张通教授(左)为七道河村村民崔加芝(右)义诊。张兴龙 摄

“今天看诊的村民很多有关节、腰腿的疾病,应该和长期劳作有关。”张通表示,很多病人对自己最主要的疾病并不明确,鉴于当天条件有限,他为许多患者写下了日后务必要去医院做的检查,希望帮助他们查清病情。

屈晓霞则发现,村民们对如何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不甚清楚。尽管医保制度下村民已不必担心医疗费,但乡镇卫生院难以做到把病因、危险因素、生活注意事项等交代清楚,村里又无社区医院协助日常慢病管理。针对于此,8日,她给村民做了一堂健康讲座。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7月7日,张通教授(右二)、屈晓霞副主任医师(左二)在七道河村为村民义诊。张兴龙 摄

张通在8日上午与七道河村村干部一同入户看望了几位常年卧床的村民。结束慰问后,他很痛心。“好几个病人是本不必卧床的。”他表示,由于护理观念的缺失,有些病人长期缺乏锻炼,而今身体机能已很难恢复,只能卧床。这在乡里估计不是个例。

他认为,可见乡村义诊活动非常必要,但同时,一次入户看望、给予建议,能帮到的还太少。如果以后能通过网络为乡村居民提供康复指导,相信会对同类情况有很大帮助。“用自己的知识让更多人受益,这是医生的本分。”张通说,这也是他自2008年起持续参加同心共铸基金会义诊活动的原因。

京郊乡村义诊:让优质医疗离乡村更近

7月8日,屈晓霞副主任医师(右二)在七道河村为村民作健康科普讲座。张兴龙 摄

屈晓霞也是从2008年开始参加同心共铸基金会组织的公益医疗活动。她说,在城市里,一个病人有没有特定医生坐诊看病,差别也许不大;但在“老少边穷地区”,去一个医生、做一次义诊,就能给很多病人指一条治疗的明路。“那是需要医生的地方。”

十几年走下来,她也从中见证了中国农村的改变。她尤记得西藏林芝米林县羌纳乡,2011年去义诊时,下车发现乡卫生院只有一间屋子、一名卫生员,做不了任何医学检查;屋外站着一大片等待就诊的老百姓。2017年再去时,包括羌纳乡在内,整个林芝地区的乡卫生院都盖成了二层小楼,心电图、超声波等常见检查都能做了,且都配备了6至7人的医疗队伍;来参加义诊的百姓,从六年前的“风尘仆仆”变得从容。“那种心情,很激动的。”

屈晓霞说,国家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单靠政府政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公益平台和志愿者去“拾遗补缺”,所以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在此过程中,也真切感受到我们离振兴乡村的目标越来越近。“一年一年参加义诊,能感受到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的改变,也能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脉搏。”(完)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