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对制造业有哪些期待?
今年的两会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去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表述相比要求更高、方向更明。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对世界的贡献接近30%。普华永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礼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为了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同时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他认为,近期,从相关部委到地方正在密集展开部署,在补短板、锻长板、强韧性上齐发力,锻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中国制造正在全面挺进创新转型的“新赛道”。
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它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强弱。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越强,国家整体实力就越强、国际地位就越高。
近年来,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应“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表明决策层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中美竞争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挑战,再度显示制造业的重要性。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就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和全球化经营能力建言。李东生指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退、逆全球化潮流泛起的背景下,不仅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面临割裂与重塑,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也受到影响。虽然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全球化形势较此前更为严峻,但中国制造业坚持全球化战略仍有其必要性。
构建全球化竞争力一直是TCL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2021年TCL海外营收达到1174亿元,同比增长了60%。李东生认为,中国制造业要面对全球竞争,尤其是面对近几年的逆全球化趋势,要更加积极有为。产业的全球化是中国科技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李东生看来,中国企业谋划发展,须将视野扩至全球,尤其要认清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构建全球产业链是未来中国经济突破成长天花板的重要手段,而逆全球化潮流造成的产业链区域化和短链化,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最大风险。
中国制造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前后夹击”的困境,企业出海面临阻碍。TCL作为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通过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李东生表示,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目标之一,也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供应链自主可控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要求。他在代表建议中提到四点:第一,提升关键环节的本土化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本土化率。第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吸引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鼓励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出海,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第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第四,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围绕数字化进行技术、商业模式升级
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产业门类齐全,企业配套好,这是我国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但我国制造业目前仍处于中低端,高端制造业占比较低,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
张礼卿称,普华永道的诸多制造业企业客户都在围绕数字化进行技术、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升级,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到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出诸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制造业发展上,“十四五”规划指出,壮大实体经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较2020年的26.2%小幅提升了1.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投资的重要抓手,加大在智能制造、高端材料、高端电子器件、先进计算等领域的研发生产。
两会召开前夕,“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东数西算”工程意义重大,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上游的设备供应商、中游的算网基础设施能力提供商以及下游的行业应用等,同时对绿色低碳、数据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发展也带来重大机遇。周云杰认为,在数字经济领域,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他建议,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推动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企业规模化开展数字化升级,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水平。
数字化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推动数字化发展将是今后制造业发展的持续工作重点。全国政协委员、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认为,目前制造业存在工业软件水平低、数字化运行资源覆盖率低以及数字化门槛高等问题。他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该结合国内外企业数字化实践,建议强化智能制造,扶持国产工业软件;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另外要积极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包括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等。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提出,工业数据开发利用将助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他说,数据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基础资源,但当前工业大数据价值创造还处在起步阶段,服务制造业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潜力巨大。为更好解决工业企业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数智化水平,沈南鹏建议:加快推动工业传感器和通信协议兼容适配,以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强化数据支撑能力;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依托,探索数字科技与工业制造知识融合推动数智化的新路径;基于真实企业需求场景,降低开发成本和培育壮大数字科技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