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 黑龙江省鹅产业现状
【编者按】
今天,黑龙江【频道】连续推出五篇报道,介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为助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鹅产业的典型经验,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近日,本刊黑龙江频道主编,采访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刘国君专家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黄萌专家,就黑龙江省从发展鹅产业繁育优良品种、编制发展规划入手,组织、引导、协调、带动乡村发展鹅产业,进行了专题采访,两位专家从多年对黑龙江省养鹅产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和资金回报率高等诸多优势的研究成果,建议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措施进行扶持,才使黑龙江省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黑龙江省鹅产业现状
——黑龙江鹅业发展新变化及发展展望系列之二
黑龙江频道主编刘博 通讯员李南南报道
刘国君和黄萌专家说:回顾黑龙江省近十余年鹅业发展,波澜起伏,耐人寻味。2007年,鹅业市场兴盛,投资回报率高,商品鹅养殖者收益颇丰。而到2008年初,受2007年度的鹅产业形势影响,雏鹅价位居高不下,创下历史新高,种鹅养殖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一些商品鹅养殖者的盲目跟进、雏鹅成本和饲养综合成本过高以及供需不平衡、屠宰企业乘机压价等诸多因素,使部分商品鹅养殖者亏损,随后恢复常态化生产,多年来市场比较稳定。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确诊。自此以后全国各地都有突发性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上升,其它畜禽肉价格也随之上升。因此2018年养殖种鹅收益达150~300元/只 • 年,2019年养殖种鹅收益达200~400元/只 • 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加之商品猪养殖逐步恢复畜禽肉价整体下调,常规条件下单独养殖种鹅不挣钱甚至赔钱,养殖种鹅+孵化一体的场盈利收益仅为100~200元/只 • 年,商品毛鹅收购价格走低,一度跌破5元/斤,大部分商品鹅养殖处于赔钱状态,挫伤了广大养殖者积极性。2021年,鹅雏价格、销售价格基本恢复,饲养量减少,效益较好。
1.黑龙江省发展鹅业的主要优势
1.1气候条件独特
黑龙江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春秋季干燥凉爽,适宜鹅繁殖、羽绒和肥肝等生产性能的良好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本地品种籽鹅以高产著称,享有“鹅中来航”的美誉,肉质风味鲜美、口感独特,深受大众喜爱。鹅受气候影响羽绒朵大、轻柔,质优、价高。秋季气温降低迅速快且早晚温差大,填饲肥肝鹅时恰逢秋季,便于操作,应激小,并有利于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因此黑龙江省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养鹅业。
1.2饲草饲料充裕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玉米黄金带,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被誉为“北大仓”。2004年以来,获得连续16年大丰收的佳绩,2019-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突破1500亿斤,跃居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同时,每年还出产大量的秸秆。大量的农副产品可为养鹅生产提供良好的饲料资源。另外,草、水、光、热等资源较为丰富且与鹅的生长进程同步,放牧条件优越。
1.3市场空间巨大
鹅有多项经济产出,市场空间巨大。鹅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被誉为“21世纪健康营养保健食品”;鹅肥肝营养丰富、鲜嫩味美,是“世界三大美味”之一;鹅羽绒是制作高档衣物和高档寝具的优质填充料,有“软黄金”之誉;等等。多年来,黑龙江省的鹅产品一直以其独特性和优质、健康、安全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东北大鹅产品供不应求。本地消费逐年增加,对青烤鹅也成为南方游客品尝和携带地方特色产品之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国内市场鹅产品需求量会不断增加,而且出口贸易(俄)形势看好、利润可观。
2.产区分布
黑龙江省鹅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主要包括绥化、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东部佳木斯、双鸭山地区饲养量也逐年增加,林口异军突起。
3.主要鹅品种及特点
3.1国内品种——籽鹅
籽鹅是黑龙江省鹅产业的当家品种,是世界上罕见的高产鹅种。籽鹅可用于培育高产蛋鹅品系,是理想的杂交配套母本。刘国君专家团队编撰的国家标准《籽鹅》(GB/T 36184-2018)于2018年12月1日颁布实施,为我国籽鹅的培育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促进了籽鹅的发展和利用。
3.2国外品种——莱茵鹅、霍尔多巴吉鹅
莱茵鹅是世界著名的肉鹅品种,杂交系利用效果显著,适用于做肉用商品鹅的杂交父本,辐射带动了西部区域养鹅业发展。霍尔多巴吉鹅是匈牙利霍尔多巴吉鹅股份有限公司培育而成的肉绒兼用型优良品种,适用于作肉用杂交鹅父本,目前在黑龙江省应用较多,替代了莱茵鹅的作用,在肉鹅生产中占有较大比例。
3.3其他品种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鹅产业的大发展,黑龙江省先后引入过皖西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扬州鹅、狮头鹅、长绒鹅(类群)、泰州鹅(类群)、三花鹅(类群)、白罗曼、卡洛斯鹅等国内外品种加以利用,使黑龙江省的鹅品种资源不断增多。
4.饲养模式
目前黑龙江省鹅的饲养模式为多种模式并存的状况。具有放牧条件的使用放牧饲养模式。出栏前短期育肥饲养模式通常使用“放牧+补饲”或“种草+补饲”。舍饲实行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模式。利用林下或玉米地等种植区域养鹅使用种养结合饲养模式。
5.鹅产业经济效益
5.1养殖效益
在传统的畜牧产业结构中,黑龙江省的鹅产业一直处于附属地位,产业贡献度较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养鹅生产投资少、周期短和资金回报率高等诸多优势日益凸显,产业地位逐步提升。近几年来,规模养殖肉仔鹅收益为15~30元/只,养殖种鹅收益为80~100元/只•年,我省从事养鹅生产的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起到了一定的区域性引领带动作用。
5.2屠宰加工效益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逐渐形成了北养南销、北繁南养的产业特点,黑龙江约有80%以上的商品鹅屠宰后以白条鹅的形式被运往江浙皖等地。与奶牛、生猪和鸡、鸭等其他畜禽养殖业相比,养鹅企业以及加工企业运行时间较短,季节性明显,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其短期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养鹅业目前还是季节性生产,季节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屠宰加工企业长年生产需要。②屠宰企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鹅产品附加值低,以及资金短缺等。③养殖场(户)一方面技术缺乏,鹅病频发;另一方面商品鹅集中出栏,被压质抑价,积极性受挫。④缺乏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和措施,不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快速发展。因此鹅产业链难以闭合良性循环。虽然养鹅主产县(市)均有鹅屠宰加工厂,但屠宰加工大都以生产初级产品白条鹅为主,开展精深加工的屠宰企业为数较少,其中突出的是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对青鹅业集团已成功打造了从良种鹅繁育到标准化养殖、从肉类精深加工到自营专卖的全程鹅食品产业链条,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集养殖、孵化、屠宰、冷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鹅产品综合企业,研制开发出烤鹅、鹅肉肠、鹅肝肠等20余种系列产品,仅在黑龙江省就有200余家直营店,销售网点遍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此外,近年新建鹅企业,齐齐哈尔对青鹅业有限公司、中林集团鹅业公司等,目前黑龙江省鹅产业已经形成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一条龙生产。
5.2产品消费
在东北地区,传统的消费方式仍是以烤鹅和炖鹅为主,如对青烤鹅,铁锅炖大鹅、炒大鹅还是一些饭店的招牌菜,深受大众喜爱,其中林口县邵胖子烤鹅店已经形成餐饮连锁店。鹅蛋除用于孵化外,绝大多数通过腌制后食用。几家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如对青集团公司)研发出烤鹅、鹅肉肠、鹅肝肠、酱肝等系列产品,地方名优品牌,市场认可度较高。
6.鹅业发展趋势
6.1生产趋向于适度规模化
随着饲料和雇工等成本的逐渐增高,传统散养户的逐步退出以及广大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比重日益提升,设施化水平逐渐提高。
6.2产品加工趋向于精深化
屠宰加工企业深入挖掘鹅产品增值潜力,变原来的白条为系列熟食产品,逐步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创造更佳经济效益。
6.3良种利用趋向于多元化
本地品种资源籽鹅、豁眼鹅、吉林白鹅和进口品种霍尔多巴吉鹅、莱茵鹅、朗德鹅等优良种鹅资源利用进一步精细化,以肉、羽绒为主,需求肉用、肉羽绒兼用、蛋用等专门化品系。
6.4产业组织趋向于一体化
政府、产、学、研、协会联系进一步紧密,龙头企业、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合作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集中连片、聚集成群。如:集团公司、联合体、合作社。
6.5资源化、区域特色明显
目前,在省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区为主以及其他地区为辅的大鹅产业格局。统计可知,这些地区鹅的年饲养量占各省年饲养量的60%以上,且这些地区在屠宰、羽绒加工等相关配套产业方面也是发展的比较迅速。总之,各地区都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大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