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给柞水木耳点了个赞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先行先试,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宣传推广。柞水县依托木耳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以“陕西省柞水县聚焦木耳优势打造首位产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题获得了郑重报道。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全境位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8%、森林覆盖率达75%,活立木蓄积达到1019万立方米,绿化率达到88.66%,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称。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首站就到柞水县,在金米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柞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木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聚力打造全国木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致力形成以木耳为主的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出台《全面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柞水县木耳“十四五”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木耳产业发展战略实施规划》,设立木耳产业发展中心,完善《木耳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木耳产业管理办法》《木耳产业发展考核点评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实行木耳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统筹布局研发端、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等全链条发展举措,基本形成木耳产业全要素覆盖、全方位保障的责任落实闭环体系。
(二)加大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技术、生产工艺等科技攻坚和推广,加大木耳系列产品科技研发力度,引入吉林农业大学、北京中科生物科技研究所、陕西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搭建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驱动产业发展平台,加强秦岭生态适生优质菌种研发,柞水1号—5号5个菌种全面推广,金耳、玉耳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逐步推广。同时,依托西北大学和阿里云公司技术支持,建成并完善柞水木耳大数据中心相关数据和板块功能,实现木耳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程可查可控。
(三)扩大生产规模。聚焦木耳工厂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分级化筛选,大力发展产业带、功能区、专业村和种植户,先后建成西川、金米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年产2000万袋的菌包生产厂5个和1000吨的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2条,引进中博农业等木耳龙头企业7家,新建4个金木耳种植示范点,全县木耳大棚累计达到1800个、生产基地60个、专业村45个,“三带六区、专业村支撑、大户带动”的木耳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四)延长产业链条。致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谋划木耳全产业链发展项目,重点推动木耳饮品、木耳休闲食品、木耳保健品、木耳肽等系列产品发展,促进木耳由食品向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成功引进“柞水木耳中试城”产业融合融通示范园区等25个木耳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慕洱汤、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木耳酱、木耳调料等新产品面世,老庵寺木耳深加工、金凤木耳精深加工等木耳产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五)提升品牌质量。制定发布柞水木耳产品和技术规程两个标准,建立健全木耳质量追溯、检测、诚信“三个体系”,推动7家规模化经营主体进入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以“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为目标,对进入市场销售的柞水木耳建立“二维码”全程溯源体系,赋予木耳“电子生产履历”,实现木耳产品“数字化”“身份证”管理,构建柞水木耳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融合共生的“母子品牌”,秦岭天下、秋雷等7个木耳子品牌广获市场好评;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全力拓宽销售渠道,累计发展电商经营主体190余家,开办线上线下消费协作店21家。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服务品牌
二、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充分显现。柞水县土地面积少且零散,通过科学规划,已在三大流域建成3000万袋以上木耳产业带3条,发展木耳产业园区6个,发展“200万袋”木耳专业村46个,“万袋”种植户9000户,栽植木耳近亿袋。群众通过一年两季发展木耳,户均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规模化种植后,群众通过到集体经济务工、出租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等,多渠道增加了收入,2020年2月柞水县在全市率先脱贫。
(二)绿色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重构传统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封闭的“三物”内循环系统,既开发动植物潜力,还通过食用菌培植业,形成菌类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牢固树立“三物”农业思维,强化对农业资源化利用,走好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真正使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通过充分挖掘木耳的食用、药用和保健功能价值,积极探索开发“区域公用品牌+文化旅游”、区域公用品牌+大健康”的融合发展模式,系统研发木耳糖、木耳肽等深加工产品,柞水县慕耳汤系列产品荣获全国旅游商品银奖。建成了以木耳种植、科普、体验观光为一体的金米木耳产业园、西川木耳小镇两个AAA级乡村休闲游景区,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全境位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8%、森林覆盖率达75%,活立木蓄积达到1019万立方米,绿化率达到88.66%,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称。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首站就到柞水县,在金米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柞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木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聚力打造全国木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致力形成以木耳为主的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保障。出台《全面推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柞水县木耳“十四五”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木耳产业发展战略实施规划》,设立木耳产业发展中心,完善《木耳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木耳产业管理办法》《木耳产业发展考核点评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实行木耳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统筹布局研发端、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等全链条发展举措,基本形成木耳产业全要素覆盖、全方位保障的责任落实闭环体系。
(二)加大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技术、生产工艺等科技攻坚和推广,加大木耳系列产品科技研发力度,引入吉林农业大学、北京中科生物科技研究所、陕西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团队,搭建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驱动产业发展平台,加强秦岭生态适生优质菌种研发,柞水1号—5号5个菌种全面推广,金耳、玉耳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逐步推广。同时,依托西北大学和阿里云公司技术支持,建成并完善柞水木耳大数据中心相关数据和板块功能,实现木耳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程可查可控。
(三)扩大生产规模。聚焦木耳工厂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分级化筛选,大力发展产业带、功能区、专业村和种植户,先后建成西川、金米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年产2000万袋的菌包生产厂5个和1000吨的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2条,引进中博农业等木耳龙头企业7家,新建4个金木耳种植示范点,全县木耳大棚累计达到1800个、生产基地60个、专业村45个,“三带六区、专业村支撑、大户带动”的木耳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四)延长产业链条。致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谋划木耳全产业链发展项目,重点推动木耳饮品、木耳休闲食品、木耳保健品、木耳肽等系列产品发展,促进木耳由食品向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产品发展;成功引进“柞水木耳中试城”产业融合融通示范园区等25个木耳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慕洱汤、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木耳酱、木耳调料等新产品面世,老庵寺木耳深加工、金凤木耳精深加工等木耳产业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五)提升品牌质量。制定发布柞水木耳产品和技术规程两个标准,建立健全木耳质量追溯、检测、诚信“三个体系”,推动7家规模化经营主体进入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以“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为目标,对进入市场销售的柞水木耳建立“二维码”全程溯源体系,赋予木耳“电子生产履历”,实现木耳产品“数字化”“身份证”管理,构建柞水木耳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融合共生的“母子品牌”,秦岭天下、秋雷等7个木耳子品牌广获市场好评;坚持线上线下并重,全力拓宽销售渠道,累计发展电商经营主体190余家,开办线上线下消费协作店21家。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服务品牌
二、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充分显现。柞水县土地面积少且零散,通过科学规划,已在三大流域建成3000万袋以上木耳产业带3条,发展木耳产业园区6个,发展“200万袋”木耳专业村46个,“万袋”种植户9000户,栽植木耳近亿袋。群众通过一年两季发展木耳,户均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规模化种植后,群众通过到集体经济务工、出租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等,多渠道增加了收入,2020年2月柞水县在全市率先脱贫。
(二)绿色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重构传统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封闭的“三物”内循环系统,既开发动植物潜力,还通过食用菌培植业,形成菌类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牢固树立“三物”农业思维,强化对农业资源化利用,走好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真正使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通过充分挖掘木耳的食用、药用和保健功能价值,积极探索开发“区域公用品牌+文化旅游”、区域公用品牌+大健康”的融合发展模式,系统研发木耳糖、木耳肽等深加工产品,柞水县慕耳汤系列产品荣获全国旅游商品银奖。建成了以木耳种植、科普、体验观光为一体的金米木耳产业园、西川木耳小镇两个AAA级乡村休闲游景区,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