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 地方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地方动态 >
  • 北京冬奥延庆赛区海陀山下,野鸭湖湿地万鸟齐飞呈现万物共生生态美境

北京冬奥延庆赛区海陀山下,野鸭湖湿地万鸟齐飞呈现万物共生生态美境

来源:北京日报浏览量:66发布时间:01-14
分享到: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所在地海陀山下,坐落着北京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野鸭湖湿地。每到秋冬季节,浩浩荡荡的候鸟迁徙大军穿越山川湖泊,落脚这片山水相依之地栖息、补给。

野鸭湖湿地万鸟齐飞。(摄影:李理)

今冬,野鸭湖首次迎来两只丹顶鹤打尖。这个对湿地环境变化最敏感、最挑剔的指示生物的到来,让湿地保护区工作者欣喜不已。监测显示,截至202112月,野鸭湖共发现鸟类360余种,约占北京地区现有观测鸟类记录的70%

上世纪末,野鸭湖曾因过度捕捞、垦荒造田、割草放牧,生态系统一度遭到破坏。经过20多年的修复保护,现在的野鸭湖已成为全市一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疣鼻天鹅。(摄影:方春)

冬奥盛会开幕在即,海陀山下水美草丰、万鸟齐飞,呈现万物共生的生态美境。

野鸭湖曾告急

野鸭湖,听这名儿,就知野鸭巨多。历史上,延庆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处,水草丰美,曾为多民族聚居融合之所。延庆区西南部,自古地广水阔,官厅水库、妫河水下游清流汩汩,康西草原广袤无际,再加上这里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从而成为一个候鸟天堂。

那时候,野鸭成群在湖里游,一到10月底,大翅膀的灰鹤就从北边来了,可壮观了!”70岁的康庄镇刘老汉,对儿时记忆犹新。

如此好景,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变了模样。彼时,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全国上下大力搞活经济,京郊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畔的康庄农民们就依着野鸭湖搞起了副业。有人割草放牧,养马放牛;有人发动渔船,驶入湖心打捞鲜货。

天然的自然禀赋同样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绿意悠悠的康西草原上,跑马圈地,马术俱乐部开了好几家。48岁的康庄农民康金水,曾受雇在这里的一处马术俱乐部喂养、看护马近10年。白天,草原上净是骑马的游客,晚上就围着篝火跳舞、唱歌,人多、马多。

1993年,毗邻野鸭湖的康庄镇刘浩营村也发展起集体经济——康西野鸭湖游乐园红红火火开业了。这片3000亩的主湖区上,有水上滑梯、水上乐园、游船码头,旅游旺季,快艇开动、人流如织。当年的刘浩营村书记、游乐园主任刘玉金,站在如今静谧的湖区前恍如隔世。

马蹄踏毁了草木、游乐园侵占了野生动物的家园,美景不再、候鸟零落。灰色的污水奔腾地排向官厅库区,水质恶化,1997年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野鸭湖告急!官厅水库告急!

转折点也出现在这一年。当年,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当时的延庆县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率先成立北京市首个自然湿地保护区——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官厅水库延庆辖区、环湖海拔479米以下的洪泛和滩涂、妫水河下游干支流总计近70平方公里的湿地纳入保护范围。

拆除游船码头、取缔游乐园,最熟悉情况的刘玉金被委任为保护区主任。一边是眼前的生计,一边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刘玉金挨家挨户做工作,带领村民们转岗保护区巡护员等,端上了绿色饭碗。不管多难,我们坚定秉承一个初衷——涵养官厅水源,改善官厅水质,同时防风降尘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都构建京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刘玉金说,20多年后的现在看,我们应该没有辜负期望。

狸藻初现

保护区的建立,只是开始。摆在刘玉金和第一代保护区生态工作者面前的,是一道从未遇见的难题。

展开1997年保护区成立之初的几张旧图,令人心头一震:原本的大片湿地成了黄色的斑秃,马场、打鱼棚户、养殖场散布湖区,湖畔散落着褐色的马粪。就像一个病人,斑秃、干涸、内耗严重,精气神儿没了。刘玉金痛惜万分。

怎么办?请专家、做调研、拿方案,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一点一点还原,一块一块恢复。原本在游乐园就业的村民们在保护区重新上岗,迁出打鱼棚户、停止游艇、禁牧禁渔禁猎、禁止挖沙,修建围栏、界碑、宣传牌……截至2000年,保护区修建围栏1.3万余米、挖防护沟3000多米、迁出牛羊等牲畜1万余头。

人与湖,首次有了明确的生态界限。摒除了人为的破坏,大自然发挥出天然的伟力,野鸭湖开始孕育生机。

植物,是最先敏锐感知到变化的。在2007年夏季的一次日常巡查中,刘玉金在湖面发现了一株从未见过的小花。花梗头上,绽出几朵蝴蝶状的小黄花,轻盈地飘摇着。这叫狸藻,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食虫植物,被称为水体的清道夫,在北京十分罕见。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胡东为此倍感兴奋,他说,狸藻只有在良好的水域才能生长,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保护区水质向好。

像织布绣花一样,他们逐一修复退化的湿地。我们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地形改造、引水、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引入水生昆虫、蛙类、小型鱼类等综合措施,重新构建湿地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参与湿地恢复的野鸭湖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刘雪梅说。

保护区西北一带,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遍布片片斑秃,水退鸟飞、干涸一片。参考历史原有的湿地地貌,对这一片进行地形改造,从距离保护区最近的马营河电力泵水,形成深潭、浅滩,深潭引来了鱼儿,浅滩成为鹭科鸟类的栖息地。刘雪梅说,同时,恢复了香蒲、扁秆藨草等挺水植物。但不是所有都靠人为,大自然有其奇妙的能量。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两米高的芦苇密密丛丛。例如芦苇就是湿地的优势种,我们不加干预,让其自由生长。芦苇、香蒲、扁秆藨草均具有固碳释氧、防风降尘固沙、净化水质的作用,是湿地良好生态的重要一环。

这片湿地修复得如何?在候鸟迁徙季迎来考验。苍鹭、白鹭、黑翅长脚鹬、凤头麦鸡等涉禽类的大长腿们在芦苇荡、香蒲丛中抓虫子,与鱼儿捉迷藏,白腹鹞、白尾鹞、雀鹰、普通鵟等猛禽在上空盘旋,沿着虫吟鸟鸣的方向寻找猎物。

像这样,通过河道清淤、引水改造、植物复种、生态驳岸等多种措施,从2006年至2016年,野鸭湖累计修复湿地3万亩。70岁的刘老汉发现,儿时常见的灰鹤又回来了,还有豆雁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湿地品质的力证。2012年,经过国家林业局验收,野鸭湖成为北京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014年,受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科学院对华北地区19块重要湿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野鸭湖湿地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候鸟食堂”开饭了

镜头里,大鸨嘴尖向下,咬开玉米皮,吞下玉米粒,咽部快速地运动着;不远处,蒙古百灵轻巧地啄开谷子壳,点头如捣蒜地大快朵颐。这是野鸭湖候鸟食堂开饭了!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转驿站,每年10月起,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都会迎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中转、栖息,补充体力。为了让小家伙们吃好喝好2020年,保护区首次创新性地试种粮田。

粮田共有3块,均分布在中心湖区1公里范围内。在中心湖区南侧无遮无挡的宽阔地带,是最大的一片,足有210亩,一路蔓延,与北侧的湖区相接。

这片农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垄里,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主任胡巧立拈起荞麦杆,用手一搓,张开口的荞麦壳立刻碎成渣,本该有的荞麦粒已然不翼而飞。看来小家伙们吃得不错!胡巧立笑道。记者观察到,除了荞麦,这片农田里还种植着玉米、高粱、黍子、大豆等农作物,都是鸟儿喜欢的口粮。不同于普通的庄稼地,这些农作物既不收果实,也不割秸秆,采取近自然的状态,并将部分农作物放倒,为大型鸟类降落起飞留出空间。

天儿好的时候,鸟儿畅快飞翔、自由取食。可遇见天儿不好的时候,鸟儿们会不会饿肚子?胡巧立说,保护区已经做了预案:粮食收割一半,保存到库房作为储备粮,一旦遭遇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进行人工投喂。收割时,苞谷带皮,高粱、谷子带穗收割,同样保持粮食的近自然状态。

候鸟食堂品质如何?答案在监测人员的镜头里。自2020年秋天粮田成熟以来,已观测到灰鹤、大鸨、豆雁、铁爪鹀、蒙古百灵等近十种、成百上千只重点保护动物在其中取食。2021年,粮田从2块增加至3块、面积从310亩扩大至330亩,观测到的取食动物种类已增加至40种。

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在野鸭湖栖息,如果一不小心生病了、受伤了,还有动物医院可以疗伤休养。在位于保护区的延庆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救助中心,入院的野生动物根据伤情恢复情况,分别入住隔离区、恢复饲养区、野化训练区。步入恢复饲养区,病愈不久的猕猴在吊床上爬上爬下、抓腮搔痒;见到有人经过,灰雁、绿头鸭大声地鸣叫,宣示着领地的主权;黑鹳则高冷地站在角落里,目光冷峻,一动不动。这些野生动物都是从保护区和延庆全区救助回来的,在这里养好伤病后,通过野化训练区训飞、觅食等,最终将其野外放归。救助中心相关负责人郭旭雄说。

在救助中心里,每只动物病号都有一份病号档案,救助动物信息、热心市民信息、收容救护过程、恢复饲养过程、处置意见、处置过程及结果等都有明确记录。截至目前,救助中心共救助陆生野生动物380余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雕鸮、燕隼等。

小家伙们来到野鸭湖,有吃有喝有地儿,还有医疗保障,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2021123日,《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发布,共收录延庆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450种,包含鸟类390种。其中,在野鸭湖发现的鸟类就有360余种,约占北京地区现有观测鸟类记录的70%,野鸭湖现在已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人鸟共生

鸿雁南飞的阵容,英姿勃勃地掠过天际;成百上千的灰鹤,集聚在芦苇丛中翩翩起舞;苍鹰展翅滑翔,惊起众鸟纷飞,一副领导者的风范。秋冬迁徙季,观鸟爱好者陈荣国镜头里观测到的画面,是野鸭湖畔上演的万鸟齐飞图景。

每逢候鸟迁徙季,观鸟爱好者们扛着专业望远镜和长枪短炮,从不同方向赶来。他们或登上散布的6个观鸟塔,通过高倍高清望远镜观测;或在保护区巡护队员引导下,在适宜地带拍鸟。这保证了他们既能尽享观鸟之乐,又不会干扰鸟类活动。

像观鸟这种情况,人与鸟如何和谐共处,成为野鸭湖近年来面临的新课题。我们绝不能走人进鸟退、侵占湿地的老路,必须不断地探寻平衡,让人鸟共生、人与湿地友好共存。胡巧立说。

在保护区里,有一支上百人的巡护队。每天,他们分组、分片,每人5公里,对负责区域开展巡查,包括候鸟监测、救护救助、劝阻人为活动干扰和界碑界桩的巡护等。


工作人员在野鸭湖巡视。(图片来源:野鸭湖管理处)

实践证明,巡护效果不错。2021124日,在保护区西南部,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巡护队长刘顺海和队员们在日常巡护中,通过望远镜意外地发现了两只丹顶鹤。我从没在野鸭湖见到过,它们羽毛雪白,头上一片鲜红。刘顺海回忆。经专家鉴定,这两只鹤正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一雌一雄结伴而行,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起迁徙至此。紧接着,管理处成立监测小组,科研监测人员和刘顺海们像保镖一样,守卫着丹顶鹤,引导观鸟爱好者从远处观测、避免人为干扰、记录自然笔记等,让两个小家伙儿自由惬意地栖息。

如今的野鸭湖,同样敞开怀抱邀请普通人走进,只不过,有度、有界、生态友好。在保护区西北部修复的湿地中,曾在康西野鸭湖游乐园开快艇的刘策发动生态友好的电瓶船,载着三两位游客,驶向湖心,介绍他们认识香蒲、千屈菜,追忆湿地修复的故事。下了船,游客们又沿着观鸟亭台、亲水平台、科普栈道、湿地文化走廊,亲水、亲绿、亲自然。

孩子们,也走进这片没有围墙的湿地学校,欢乐地汲取知识。每逢假期,康庄镇小丰营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上望远镜、鸟音收集器,在雏鹰野保队老师刘春生的带领下走进湿地,观测雕鸮如何捕猎一只鼩鼱,看两只天鹅体贴地互梳羽毛,听野鸽子、花喜鹊取食的声响,交上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每年,像小丰营中心小学这样,2万余名中小学生来此开展野鸭湖畔认鸟飞”“湿地百草园探秘等自然与社会大课堂。

水天一色、万鸟齐飞。在这片山水相依的湿地,鸟儿们的频频造访,正在为生态改善添加动人注脚。这注脚,还将愈加丰富充盈。

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生物多样性对湿地保护有何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专家赵欣如(以下简称):湿地是由若干动物、植物、空气、水、土壤等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与无机环境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以,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说明湿地保护得不错;生物多样性不丰富,保护湿地就是一句空话。

记: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野鸭湖湿地还可以做哪些探索?

赵: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要把湿地保护好,就先要把家底摸清楚。在野鸭湖湿地,存在着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昆虫、土壤动物、水生植被、陆生植被等各类动植物,摸清楚这些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家底,才能明确保护的方向、及时改进保护措施;其次,恢复陆地的自然植被,目前湿地部分植被呈现园林化特点,本地原生树种不足,野生灌木、草被不足。植被好了,大量的低等无脊椎动物丰富起来,食虫鸟类、植食鸟类、杂食鸟类自然会变多,生物多样性也会丰富;第三,要不断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防火、防盗猎、防砍伐盗伐,一方面监测水体、植物、动物,另一方面管好人。

记:湿地保护中,怎样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赵:首先,要最大限度保留动物栖息地的面积,多做研究少干预。要严格控制建筑物,道路不要过多或多硬面化。其次,利用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让非专业人员雅俗共赏地了解专业的事儿。然而,针对关心自然的人群、一般游客、中小学生等不同人群,需采取不同的科普教学方式。这不是马马虎虎的事儿,需要下很大功夫。同时,号召游人尊重和保护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兽,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并与野生动物保持合理的距离,野生动物保持野性,是其种群繁衍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廷举  赵金霞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