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优良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八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22年的帷幕已经拉开,在新的征程上,着眼错综复杂的形势要求,如何做到蹄疾步稳、稳中求进?面对各种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兼顾多头、确保三农工作不跑偏、不走样?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了一项关键所在: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群众需要、不顾农村实际,盲目搞合村并居、大拆大建等问题。不仅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伤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还会影响到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对此,我们要加强“三农”领域作风建设,不断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积极而稳妥、有力而有序地推进乡村振兴。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坚决贯彻”和“因地制宜”之间的关系,杜绝“一刀切”、简单化。新时期三农工作怎么做、乡村振兴如何全面推进,中央有了明确的决策部署,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切实贯彻。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一把尺子量到底、简单地搞“一刀切”,不仅不符合地方需求,在实践中容易走偏走样,也与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中央的要求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分级分类找到适合各地情况和农民需要的模式路径。
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处理好“打造样板”和“营造风景”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可以打造一些样板,但是必须在财力、物力允许的前提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并且要积极发挥示范效果,以点带面,形成风景,而不是拿有限的资源一味去垒大户、做样子、搞面子工程。农村工作直接为农民服务,随时接受农民的检验,来不得半点虚假。是盖一座漂亮的小楼好,还是为农民修建100个卫生厕所好,农民心中自有计较。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沉下心来办实事、求实效,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把精力放在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上,让每一位农民群众都能受益、得实惠。
要做到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处理好“慎重稳妥”和“积极作为”之间的关系,切实防止急功近利和无所作为。三农工作是慢变量,自有其规律和特点,农业生产得一季一季抓,村庄建房子得一户一户盖,农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不能简单大干快上。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好不求快。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拔高标准,不吊高胃口,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松劲歇脚、等待观望情绪,抓乡村振兴还只是停留在理念性、口号式重视上,没有真刀真枪干起来。三农虽然是个慢变量,但是也不能无所作为,干到哪里算哪里,必须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小步快跑,一点点改变,一年年进步,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切实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惠农政策的支撑,但是归根结底,农民群众才是主体,只有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力量、注入强大活力。面对2亿多农户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全都靠政府来兜是兜不住的。现在有些地方存在政府大包大揽、越俎代庖,政府干、农民看的问题,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必须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建立自上而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政府为主干的要把农民带上一起干,农民群众愿意干、能干的事情尽量交给农民自己干,让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反对三农领域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以优良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