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略、五大平台、十大产业集群,绘就山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
12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九场发布会,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九场发布会,主题是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我们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进仁,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建成,请他们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介绍相关情况。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张软斌: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编制了《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面,我就《规划》编制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都对我省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为山西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在编制《规划》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突出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重点,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农业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林武书记、蓝佛安省长高度重视,对规划的编制和落实提出明确要求。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5个单位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组,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成立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及由主要负责人领题的规划编写组,确保高标准高质量。二是扎实开展规划编制。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优”农业现代化等8个大专项和20余个子课题专题调研。同时,借鉴浙江等先进省份经验,对接全国相关专项规划,结合“院士专家山西行”、省政协专题调研等活动,多次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力争符合山西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8章31节。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思路目标。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我省农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分析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到“十四五”末,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65万吨以上,肉蛋奶果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盈,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十大产业集群产值“三个翻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个高于”;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特色品牌,基本建成北方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高地“两个品牌”。
第二板块,重大举措。一是守牢守好粮食、耕地、种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收入五条农业转型发展底线。二是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强化领导体制、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支撑要素“四个衔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范致贫返贫风险。三是持续推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三大省级战略和“酿品、肉制品、乳品、果品、饮品(山西药茶)、主食糕品、中医药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四是不断完善和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五大体系”。
第三板块,保障措施。一是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农村改革,增强动力和活力。三是强化财政、金融、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四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考评监督机制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着力在《规划》的落地落实落细上下功夫,开创我省农业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的新局面。谢谢!
马学英:
谢谢张软斌副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新华社记者:
《规划》中提出,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粮食生产。请问“十四五”时期山西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进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十三五”时期,我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35亿公斤以上,并且跨过140亿公斤大关。“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于稳面积、增亩产、保总产、提产能,确保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6.5亿公斤以上。
一是义利同抓稳面积。面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要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制定出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将面积分解到市到县,落实到村到田。统筹各类资金,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兑付到户,积极推动主要粮食作物纳入中央大灾保险试点,稳定种粮收入预期,持续保护和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95万亩以上。
二是科技支撑增亩产。加快良种良法配套应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强化跟踪指导服务,紧盯关键农时农事,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包县包片开展技术指导,持续提高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到位率和覆盖率。加强项目示范引领,整建制实施粮食稳产保供、绿色高质高效等项目,辐射带动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减灾减损保总产。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组织制定分月分季气候趋势预测与防灾减灾指导意见,建立预警和专家会商制度,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第一时间制定防范措施、组织防灾减灾,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
四是机田证发力提产能。通过农机转型升级补短板、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地力、高素质农民培育增技能一体化推进,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技术集成和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以上。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确保建一亩、成一亩,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822万亩、改造提升218万亩。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农户科学种粮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培训40万名高素质农民。谢谢!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在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山西省有哪些具体探索或举措?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 张软斌: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围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围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新课题,我省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破口,以小切口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大发展。据典型调查,粮食作物全程托管亩均可增产20%、亩均节本增效350元左右。生产托管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林武书记、蓝佛安省长多次调研、亲自推动。省人大在全国率先颁布施行《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省政府在长治市召开生产托管现场推进会。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县级主体、乡镇统筹、村组落实、网格对接”的工作推进机制。农业生产托管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二是培育壮大主体。以生产托管项目为抓手,支持农机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服务主体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扩大托管面积。支持服务主体间开展联合合作,组建联合体、联合社、协会、联盟等,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目前,全省共有生产托管服务主体3.2万家,托管面积2300万亩,覆盖所有农业县,稳定服务小农户110万户。
三是集聚要素支撑。以生产托管为载体,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优先补贴大马力和适合丘陵山区作业农机具4.1万台套。把宜机化改造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产托管主体带头人、农机手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金融部门创新“托管贷”等产品,落实新型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政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财政、保险部门开展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试点,降低托管主体市场风险。
四是强化利益联结。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或“菜单式”托管服务,让农户自主选择。注重维护各方利益,推广“服务主体+农户”“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创新保底、“保底+分红”“服务+订单”等方式,构建托管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农业生产性服务指南》地方标准,使用统一规范合同文本,明确服务质量、价格和违约责任,切实保障小农户利益。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聚焦小农户和粮食作物等重要农产品,在扩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提升托管能力、规范托管行为、补齐要素短板、调动多方积极性、完善保障措施,持续深化农业生产托管。到2025年,全省农作物托管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服务带动小农户50%以上,构建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技术集成、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在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进展。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节目中心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次明确“农业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请问:《规划》对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是如何考虑的?有什么重要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赵文志: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次《规划》明确提出“坚定实施农业‘特’‘优’战略”,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集中体现,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我们全方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规划》立足山西资源禀赋,系统梳理,精准定位,鲜明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山西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概括起来有“六大举措”。
一是大战略引领,就是三大省级战略。高水平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坚持国际视野、国家标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引领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今年太谷区成功申报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在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粮食产能基础上,推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成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样板区和京津冀优质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以运城(临汾)果业出口平台为引领的“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建设,以平台倒逼、引领、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带动更多“特”“优”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出国门,构建内陆地区农业开放发展新高地。
二是大区域布局,就是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布局,以及酿品、肉制品、乳品、果品、饮品、主食糕品、中医药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布局。以拳头产品为内核,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让每一个产业都有地标,让每一个区域都有名品。
三是大项目支撑,就是坚持市场化运作,统筹布局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项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引导相关主体入园入区,统筹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强镇等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为项目建设主阵地、农业转型主战场、经济增长主引擎。
四是大龙头带动,就是培育壮大一批市场主体,认定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广泛参与,一体化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不同产业的领军主体方阵。创设农业企业扶持政策,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五是大市场定位,就是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中找坐标。瞄准大城市、大区域市场,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粤港澳,积极推动特优农产品走出去。统筹拓展线上、线下市场,国内、国际市场,抓住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跨境贸易等风口,推动我省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
六是大品牌赋能,就是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两个“三品一标”,一个是农业生产的“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另一个是产品的“三品一标”,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叫响“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推广品牌,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讲好山西农业品牌故事,让山西“特”“优”农产品品质更优、品牌更靓、影响更广。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将如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将在农业特色转型、优质高效发展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进仁:
感谢记者的提问。省政府2020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明确,十大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将实现2100亿元的产值目标。为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推动。
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以全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为契机,从科技研发补助、固投补助、贷款贴息、涉农人才补助、上市奖励等角度,继续加大对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业农村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努力壮大龙头企业规模,提升实力,切实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7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左右。
二是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依托谷子、蔬菜、苹果、生猪、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在我省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
三是差异化分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和现状,采取差异化的思路和举措,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针对酿品、肉制品、乳品、果品4个起步最早,基础良好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传统工艺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转变,丰富产品矩阵,开发高端产品,做大企业规模。针对饮品、主食糕品、中医药品3个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的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针对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3个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未来高新产业集群,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引进培育领军企业,支持开发纯天然、功能性、高端产品。
在各项举措推动下,“十四五”期间,十大产业集群将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逐渐成型、成势,在我省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成为我省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谢谢大家!
山西新闻网记者: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也是《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请问我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主要抓了哪些工作,具体实施效果如何?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建成:
感谢记者的提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首要任务。今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农办的统筹指导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巩固拓展有效衔接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将全省117个县分为46个重点帮扶县、40个整体推进县和31个先行示范县三大类,分类指导统筹推进。
二是抓好政策衔接。跟进对接中央层面33项调整优化政策,出台我省贯彻意见或实施方案,对现有帮扶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做到各项政策举措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三是抓好机制衔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对“三类县”分别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权重。
具体讲,主要抓了以下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省级出台实施方案,市县制定实施细则,瞄准脱贫不稳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特别是有效应对洪涝灾情,逐村逐户摸排,全力抓好因灾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巩固拓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开展问题集中排查整改,实施巩固拓展专项行动,健全长效排查和限时解决制度,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常态化排查,紧盯关键时段、突发灾害重点排查,各类问题静态清零,动态保障。
三是抓好产业就业增收。围绕“特”“优”战略,持续培育带动帮扶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深化消费帮扶。全省到县衔接补助资金106.7亿元,58.7%用于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应贷尽贷全额贴息。重点帮扶县、整体推进县农产品灾害险全覆盖,价格险基本覆盖。纳入年度计划的12102个项目全部开工。项目开工率、资金支出率全国居前。抓好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公益岗位安置、技能培训和扶持创业“五个一批”,务工就业达到94.92万人,务工就业和省外务工人数与去年比实现“两个高于”。
四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印发集中安置区社区治理、做好后续扶持两个实施意见,开展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两个专项行动,对安置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725个集中安置区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促进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可融入,逐步能致富。
五是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省级出台管理指南,市县健全管理体系和动态监管台账,总规模741.34亿元的扶贫项目资产全部确权,对不同资产分类管理,确保有人管、管得好,有收益。
六是提升社会保障兜底能力。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658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6元、89元。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对低收入老年人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是精准选派驻村帮扶队伍。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聚焦六类重点乡村,因地制宜派驻帮扶力量,全省共派驻36名驻县大队长、7066支驻村工作队、22365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确保了选得优、下得去、管得好、干得好。
八是扎实抓好问题排查整改。组织市县、行业部门、驻村干部、督导组等多方力量,高规格召开动员大会、全覆盖排查存在问题,高标准制定整改方案,全方位采取有效措施,高质量整改突出问题、全过程跟踪整改成效,高效率建立长效机制,全领域巩固脱贫成果
九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出台整治方案、制定整治标准,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了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提振了精神面貌。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四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摄影丨何光晖、张佳颀
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