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 特色产业/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特色产业 >
  • 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青海红洋芋成乡村振兴“金钥匙”

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青海红洋芋成乡村振兴“金钥匙”

浏览量:73发布时间:11-08
分享到:

“大家再加把劲,车已经到了,赶天黑一定要将这块地清出来……”隆国村的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和破土而出的红洋芋。

受高原气候条件和土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地处中国西北山区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传统种植业不断优化结构和调整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了以油菜籽种植和马铃薯种植为主,富硒蔬菜、杂粮等作物种植相辅的种植业发展体系。

其中,马铃薯种植因其易种、易销的特性占据了种植业发展的“半壁江山”。

要想民众富,先得产业兴。瞿昙镇立足区位条件,着眼于结构调整和产量提升,结合“青薯9号”红洋芋耐寒、抗病、高产、质优的特色优势,不断强化宣传动员和技术指导,使“青薯9号”红洋芋很快在瞿昙站稳脚跟并广受欢迎,成为了瞿昙万千农户种植首选。

通过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种植基地试点项目推进,当地魏家、隆国、段家、杨家等村均种植“青薯9号”红洋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让红洋芋种植在瞿昙红红火火,而红洋芋种植带来的高产回报更是让民众喜上眉梢。

“我们村的马铃薯种植成区成片,无论是洋芋采挖还是销路对接,我们都是串联协作,甚至用工用人都是相互协调,确保马铃薯产业普惠大家。”作为家庭农场经营者的隆国村党支部书记侯建恩提及村上的马铃薯产业神色中满是喜悦。

侯建恩说,“我们村大多数耕地由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流转承包,这几年红洋芋种植一直都是村上的农业支柱产业。我们村有耕地1300亩,其中800亩都是红洋芋种植,此外,我们还在杨家村承包了近300亩耕地。”

据了解,隆国村上千亩洋芋种植除了农户自产的极小部分外,绝大多数由村上16户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承包种植,户均种植面积达65亩。其中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12个。

通过经营主体的介入,红洋芋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规模效应带来的产销合作、物流配送等,通过资源共享共通实现了整体优化。

“我们承包农户一亩土地支付流转费用100元,吸纳富余劳动力参与洋芋采挖、装卸等一天支付务工费100元,这短短一个月的洋芋收获期,我们吸纳了本村和周边中心、中庄、阴坡等村4200人(次)参与洋芋产业务工,人均获酬2300元。以前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土里刨金’。”赵世林是隆国村的洋芋种植大户。

今年的洋芋采挖期,赵世林基本天天泡在田地里,除了督促采挖进度、核算每天的产量效益,还要按照约定工资给忙碌在洋芋地里的务工者“记工分”。

在隆国村中心广场旁有一台百吨地磅,运输红洋芋的装载车辆在过磅称重后便将红洋芋这份“乡村珍馐”送入市场。

“我们的洋芋有个分拣过程,大洋芋叫商品薯,主要运往云南、内蒙古等地,小洋芋叫淀粉薯,主要运往宁夏进行淀粉加工。这几年我们产量好、品质高,很多收购商是年年来、年年买,我们的销路越来越宽,靠红洋芋赚钱越来越靠谱。”侯建恩说。

“今年,我们村上洋芋收成近450万斤,按平均市场价0.5元计算,收益220万元……”红洋芋产业的良好态势让侯建恩欣喜不已。洋芋产销顺利,人人鼓了“面袋子”,更鼓了“钱袋子”。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联动发展使得小产业实现大驱动、“红洋芋”变身“金钥匙”,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