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古镇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最近,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七旬手工艺人吴连男很忙。古色古香的模型工坊中,吴连男端坐在一块长5米、宽1.8米的底板前,聚精会神地雕琢。底板上,微缩房屋鳞次栉比,蜿蜒运河穿城而过;两岸,商船往来……
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吴连男根据清初画家王翚所绘的《康熙南巡图》,复刻浒墅关运河钞关(古代征收关税的机构之一)兴盛时期的缩微场景。
浒墅关镇位于苏州古城西北约12公里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作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浒墅关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
吴连男说:“作品已经构思两年,描绘了运河十景中的昌阁风桅、浮桥夜月等,有大小船只55条,人物近500个,房屋300多栋。”
在浒墅关,和吴连男一样热爱文化、传承文化的人不在少数。
走进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传承人施永赳的家,一捆捆草垛、一沓沓草席映入眼帘,空气中散发着席草特有的清香。在房间一角,摆放着一台木制织席机。“关席就是在这样的织席机上,一根根茎穿、一根根草压,打出来的。”施永赳说。
关席编织,有选料、劈麻、调筋、添草、压扣、抬扣、落扣等工艺流程,打一条席往往需要花七八个小时。施永赳说:“要成为打席能手,织出高品质的关席,至少打上百条席子才能练就。”
浒墅关镇将原生态民俗与传统智慧、历史体验与现代生活、运河文化遗存保护与文化服务相结合。如今,全镇集聚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个,苏州图书馆分馆9个,文物保护点及老旧建筑打卡点15处;建有苏州东吴博物馆、草席文化馆等。
为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再现古镇昔日风情,一座运河文化小镇正在浒墅关加快建设。
清晨,走进先期完工的浒墅关大码头蚕里街区,记者不禁眼前一亮。路边,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静静矗立,无言见证岁月变迁。创办于1926年的大有蚕种场原址,已被改造成蚕里展示中心。步入其中,一个个老物件、一份份旧资料,彰显着浒墅关曾经辉煌的蚕桑生产史。
“我们力求把江南运河钞关的民间记忆与百姓创造融入现实生活中,以文化复兴引领乡村振兴,进一步彰显运河文化魅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发展体系。”浒墅关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