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旅游产业焕发生机绘出乡村新画卷
陕西石泉,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因水而兴,因文而盛。
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全域群山环绕,汉江穿境而过,这里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绿色发展之路,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建成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景区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形成了全县东南西北中旅游各具特色、多彩纷呈、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挖掘鎏金铜蚕文化 打造文化旅游名县
1984年12月,石泉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在河床上淘金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件珍贵文物,属国内首次发现的西汉鎏金铜蚕,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2019年7月,石泉县成功举办首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大会形成“丝路起点在长安,丝路源头在石泉”的一致共识,并将鎏金铜蚕出土地石泉池河确定为国际研讨会的永久会址,研讨会两年举办一次。
2021年6月4日至6月8日,中国•石泉“鎏金铜蚕•丝路之源”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第二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活动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鎏金铜蚕文化,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聚力三产融合发展,助推金蚕小镇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扩大“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品牌影响力,提升“丝路之源·中国石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石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众义表示,本次系列活动以“挖掘鎏金铜蚕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名县”为主题,在鎏金铜蚕出土地金蚕小镇及全县旅游景区开展,集中展示和推介石泉全域旅游整体形象、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并开展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文艺展演、才艺大赛,以及投资洽谈、商务推介、产品展销、美食展示等活动。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既是一场旅游推介,又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场经济大餐。
“鎏金铜蚕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将加强对鎏金铜蚕文物文化的挖掘、保护和研究,组织鎏金铜蚕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强对鎏金铜蚕文化相关的原产地保护、商标注册和使用管理。”石泉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仁康表示,要充分运用“鎏金铜蚕”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带动石泉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将“鎏金铜蚕”文化品牌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文旅融合、富民一方作出贡献。以弘扬文化自信为己任,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让鎏金铜蚕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为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扩大富民惠民新途径
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石泉县榜上有名,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后,成为安康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县依托丰富资源禀赋,创造性践行“两山”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打实把全域旅游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在多业融合推动县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域旅游是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石泉县着力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非遗产品旅游化,精心打造“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乡”两张文化名片和“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名片。常态化开展“丝路之源·十美石泉”大型原创实景歌舞剧演出,固化春季民间文化艺术节、夏季蚕桑文化节、秋季鬼谷子文化节、冬季庖汤会美食文化节四大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据了解,石泉县连续三年旅游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始终保持20%以上增速,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至24.8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9.7:66.3:24优化至2020年的12.9:45.6:41.5。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均恢复至上年的95%,成为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
该县还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可行路径,采取 “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的旅游扶贫“四带”方式,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突破2万,3429户8470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88元,较2016年增长32%,走出了一条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近年来,石泉县积极探寻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可行路径,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发挥了依托青山绿水、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富民强县的叠加放大效应,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找到了路径。而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石泉县正在朝着新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