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近期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乡村振兴成为大力推动农村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均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逐渐运用到农业产业各个环节,数字技术正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人们已深刻感受到农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高效便捷,对数字化转型有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融合仍不充分,发展空间很大,这些都为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赋科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对水肥、光照、温度、病虫害防治等生产因素的调整主要取决于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难以保证产量与质量,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数字技术与农业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从育种育苗、栽培灌溉到品质检测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围绕数字农业谋篇布局,加大农业大数据前沿技术研发力度,健全农业大数据系统,搭建农业数据服务平台,规范数据共享机制,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将种植经验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量化指标保证决策科学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拓渠道,促进产业融合升级。“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缺乏品牌塑造与宣传力度,无法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造成农产品销路不畅,影响农户收入。搞活市场流通、拓宽销售渠道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线上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利用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对于缓解农产品滞销、促进农民增收都有积极作用。乘着互联网、短视频东风,将田间地头变成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为农产品销售找到新出路。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与电商企业合作,培育农村电商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环境,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指导农户作出科学决策,赢得市场主动权。打通产业数据流通各个环节,建设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物流,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比如利用互联网将线上销售与线下采摘、观光、旅游相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与升级路径。
育人才,推动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数字助农专业性强,并且需要创新能力,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当前,无论是管理服务还是生产研发,都急需一批数字化专业人才,保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专业优势,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鼓励人才下乡,有效推动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做好人才下乡同时,还应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数字乡村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数字化水平和能力。支持数字乡村创新创业,调动农民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