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只是为了建设“后花园”
近日,“上海乡村振兴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专家座谈会在市社联举行。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表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是上海“十四五”期间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我国乡村发展先后经历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演变。上海的乡村振兴要紧密结合建设“五大新城”、发展“五型经济”、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鼓励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从自身专业和学科优势出发,为上海的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秘书处处长方志权介绍了上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顾海英教授认为,应将乡村振兴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加以思考。从目前来看,中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短腿、短板、弱项仍然是“三农”问题。同时也应该看到,进入新发展阶段,尽管“三农”问题的本质没有变,但是其表现形式和强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原有的汲取型转变为支持型。由此,相关思路要有所转变。“比如,面对农民老龄化问题,解决的思路不是让年轻人再回去种田,而是应着力培养职业农民,把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章元教授指出,上海乡村振兴既要顺应一般规律,也要把握好自身的特殊性,要有规划,并打好组合拳。上海要重点发展都市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品牌农业。同时,利用好五个新城建设的契机,发挥好经济集聚功能,提升城乡发展融合度。此外,上海乡村振兴要有国际视野,不只是建设“后花园”,而且要服务全国,甚至还要服务全世界。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东勃认为,超大城市的郊区农村,既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势,也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境。上海不同于浙江,那种主要依靠乡村自身和社会力量的介入来实现乡村振兴的模式,上海难以模仿。但换一个角度看,城市对乡村也具有很强的带动和反哺能力,上海农村基层的干部队伍素质、劳动力素质、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社会治理水平都是一流的。因此,上海的乡村振兴应当发挥好保护好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三农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流辉等也在会上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