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挖掘乡村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
乘着乡村振兴东风,以打造文明乡村为牵引,淮北市正积极挖掘乡村文化,开辟全新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将展活力、聚人气、城乡和谐融合,是淮北的美好乡村给人真切且生动的感受,城乡元素在这里交汇联动,生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因子,无论你身在淮北的哪里都能感受别样的美。
插上乡村“腾飞”翅膀,休闲娱乐更方便
生态健身步道、小桥流水、假山凉亭、湖畔垂柳、绿地花木……如今,濉溪县四铺镇四铺村的村民们也可以在自己身边的公园——隋园里漫步休闲了。这是四铺镇首座文化主题公园,目前已正式向周边村民开放。
四铺村村庄内,一条古老的小河穿村而过,附近有一处古址名为“蕲泽镇”,由唐宋时期依托隋唐大运河发展而成。北宋在开封建都后,隋唐大运河成为漕运的黄金水道,蕲泽镇因此成为大运河沿线的繁华城镇之一,现如今在隋园公园南端就竖立着淮北市人民政府授予的“运粮城遗址碑”。又因公园沿着杨柳沟方向而建,因此周边群众常称它为杨柳沟公园。
“自从有了这个公园,我吃过晚饭就会来这儿散步,白天的时候还会和其他人在走廊这里坐着聊天。不仅是我们村的人来这个公园锻炼,周边四五个村的村民也经常来这里散步休闲。”四铺村村民蒋允伦说道。
美丽乡村要“面子”,更要有“里子”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不仅要讲“面子”,更要有过硬“里子”。近年来,渠沟镇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为乡村发展注入文明力量,塑造“美丽灵魂”。渠沟镇、桥头村、土楼村、钟楼村、徐集村、郭王村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郭王村获评2020年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传递与承继先辈精神,激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围绕“勤、善、智、诚”等主题,在乡村院落间点缀绘制各类文化墙,着力打造巷道文化;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定期评选“家好人、组好人、村好人、镇好人”,着力打造好人文化;组织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桃园、小药园”,着力打造家庭文化,美化家园的同时让村民鼓起钱袋子。
移风易俗倡新风,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随着‘长寿南山’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一些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也日趋严重,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日前,杜集区矿山集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摒弃传统繁琐礼节,规范婚丧嫁娶事宜,切实减轻村民的负担,南山村打出“组合牌”,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南山村党总支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作为创建文明村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南山村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会长,成员由德高望重、甘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在村内有影响力并热心此项工作的党员、群众担任。形成人人参与、支持文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此外将“红白事”举办规模、宴席标准、设宴桌数、禁止封建迷信等内容细化明确,在公开栏进行张贴,确保村民人人知晓、人人遵守。并通过宣传栏、签署倡议书、党员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文明新风知识普及。
人居环境更加美,开启乡村新生活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村民们正忙着给家门口的环境“擦擦脸”“美美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院外草垛秸秆及时清理、门前“小三园”整理绿化,村民们正在“挥笔作画”,为美丽乡村“添彩”。
看着现在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的小山村,很难有人相信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杂乱景象。因为背靠大山、地理位置偏僻,人居环境一直是村民关心的难题。近几年,黄营村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探索“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新模式,积极引导村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共享发展红利。为了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黄营村建立“人居环境评优评先制度”,定期在公开栏公布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家庭,并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村民黄宜知就收到了村里送来的“人居环境整治优秀个人大礼包”,黄宜知说道:“我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房前屋后,这样住着也舒服,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到奖励,这跟上学得了大红花一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