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冬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措施建议
小麦是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500万吨左右。随着四川省小麦品种和栽培措施的改进,四川省小麦亩产普遍超过400公斤,措施到位可以超过500公斤,小麦生产是同时促进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改变,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高居不下,特别是一度得到控制的小麦条锈病重新流行,赤霉病在迟播晚熟田发生加剧,已成为影响四川省小麦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和经济效益稳定提升的最重要限制因素。
据调查,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明显轻于去年,小麦蚜虫较常年发生偏早,发生量普遍偏高。其中,小麦条锈病主要集中在绵阳、广元、德阳和泸州四市,目前已经进入流行阶段。白粉病在成都平原南部和盆地沿山地带开始发生和蔓延。小麦蚜虫普遍发生较严重。目前各地温度上升快,阳光充足,没有明显降雨过程,非常有利于麦蚜的繁殖,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减产。
针对目前小麦病虫发生特点和增长趋势,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小麦丰产增收。
1.高度重视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由于病菌毒性变异和新品种推广力度,目前四川省超过80%的大面积田块种植的品种都感染条锈病,抗性品种种植比例过低,条锈病发生风险极大。目前离小麦收获还有近60天时间,条锈病菌可以繁殖5代以上,一旦漏过越冬病害防治,造成条锈病流行,将引起严重损失。各地特别是绵阳、广元、德阳和泸州等地市病虫测报部门应积极主动开展田间调查,并利用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提醒农户注意。
2.认真抓好小麦赤霉病预防和小麦蚜虫防治目前四川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本月中下旬各地有一次明显雨水天气,在盆地东部气温较高地区赤霉病严重发生、盆地西部赤霉病发生几率较大;蚜虫偏重发生已成定局,前期已防治田块虫口恢复增长较快,因此建议各地普遍用药一次。
3.重点地区做好“一喷多防”工作在四川省绵阳、广元、德阳等对条锈病、赤霉病和小麦蚜虫发生流行风险较大地区,应选用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广谱杀菌剂,与吡蚜酮、吡虫啉等有效杀虫剂混用,起到一次用药防治三种病害的作用;在南充、巴中、达州、内江和泸州等赤霉病风险较大地区,以及成都平原晚播、迟熟麦田,应选用氰烯菌酯等对赤霉病高效药剂与戊唑醇、吡虫啉等药剂混合使用,起到一喷多防作用。
4.加强调查研究,谋划未来目前全省小麦新品种已呈井喷之势,但大面积生产仍以感病品种为主,说明新品种推广和抗性监测出了问题。此外,对于全省麦田生态系统改良缺乏研究,小麦蚜虫年年发生,防治仅靠打药一种手段,严重制约了小麦面积扩大和产业持续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在摸清四川现有品种抗性家底的同时,及时扩大小麦品种审定抗性评价范围,扩大审定品种抗谱,寻找适合新形势下良种推广和生态改良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