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禹宗圻:誓把好事做到底
30年艰苦创业,一把剪刀起家,致富不忘反哺家乡,先后带动1500多名留守妇女和360名贫困人员家门口就业;义务培训3000多名残疾人,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累计为社会各界捐款捐资1800余万元,资助上百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做到这一切的是驻马店市劳动模范、泌阳县民政技校校长、丰盈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宗圻。
4个月前,已经拥有“全国老区妇女创业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创业之星”、“河南省女职工十大创业人物”、“河南省优秀创业女性”、“河南省扶贫攻坚奉献奖”、“河南省巧媳妇致富带头人”等众多荣誉的禹宗圻又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
学以致用,创办民政技校
说起禹宗圻的创业经历,颇有一番巾帼传奇色彩。
禹宗圻出生在泌阳县马谷田镇的农村家庭,年幼时家里常年依靠红薯维持半饥半饱生活的贫困状态。1985年高考失利后,不甘心就这样平庸一辈子的禹宗圻,怀揣着父母卖牛钱筹来的几百元钱,只身来到郑州学习服装裁剪技术,后又进入了上海服装学院进修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
两年后,学有所成的禹宗圻回到了老家泌阳县租赁了四间民房,办起了全县第一家服装裁剪培训班,迈出了人生创业的第一步。
创业之初,所收学员无几,常常入不敷出。没有生源,她就白天办班讲课,晚上提着浆糊桶沿着大街张贴广告,扩大宣传面,没有资金,就东挪西借,没有课桌,就把家里结婚用的家具拆散改造。
一番苦心经营下来,结果却不尽如意,培训班不但没有盈利,还赔了不少钱。此时的禹宗圻并没有退缩,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坚持向银行贷款5万元,重新增添了教学设备,聘请了十多名教职工,开办了泌阳县民政技校
回想起创校之初,禹宗圻感慨万千:“那时候我既是校长,又当教师,除了忙教学,还要忙招生宣传,照顾学员生活。”
为了让学员听懂学会,禹宗圻经常伏案钻研到深夜,查书籍翻资料,编写教案。首批20多个学员毕业后,她自备路费到深圳,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地跑,了解招工信息,终于把全部学员安排进了工厂就业。
初战告捷,禹宗圻心里非常兴奋。“这次深圳之行,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学校对待学员用心尽心的负责任态度,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如今,已经建校30年的泌阳县民政技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20万名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就业率高达95%以上,开设有计算机、电动缝纫、服装设计、电焊氧割、美容美发、摩托维修、厨师烹饪、汽车维修、电焊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校也先后获得“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河南省阳光工程示范基地”、“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培训基地”等众多荣誉。
校企联办,做实做优产业扶贫
技校发展平稳后,禹宗圻发现技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2011年4月,禹宗圻投资成立了泌阳县丰盈制衣有限公司,从事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2013年11月,她又成立了河南丰盈服饰进出口有限公司,实现了由代加工模式到直接加工出口的转变,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新渠道,搭建了学员、学校、企业三方互利共赢的平台。
目前,丰盈制衣已拥有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工厂,配备智能吊挂生产流水线6条、西装和衬衫熨烫生产线3条,年产量达1000多万件,常年在岗员工1650余人,成为豫南地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最大的服装专业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德、 法、 美、 澳等国家, 出口率达90%以上。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作为驻马店市劳动模范,禹宗圻始终坚持在当地脱贫攻坚主战场“打头阵当先锋”,把服装加工产业链不断向贫困村延伸,采用“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统一培训、统一订单、统一设备、统一出口,先后在全县各个乡镇建立起27个“巧媳妇工程”服装加工点和3个扶贫中心工厂,吸纳周边1500多名“巧媳妇”和360名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位于革命老区的泌阳县,是我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的诞生地、全国闻名的“花菇之乡”,也曾是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经历过困难的日子禹宗圻更能体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容易,除了做实做优产业扶贫外,禹宗圻在帮贫助残、扶危济困、捐资助学上更是用心尽心。多年来,她累计免费对3000多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安置转移320名残疾人就业,并为泌阳县特殊学校、社会各界捐款捐物320多万元,吸纳91名残疾学员在丰盈制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