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文教镇:做大特色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蜿蜒的文教河川流不息,沿岸良田郁郁葱葱,青皮冬瓜、盐沙地瓜、圣女果、文教花生……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铺陈在大地上。
“坡柳村的青皮冬瓜上周开始采摘,一天就卖了近20万元,我们文南种植基地的面积更大,今年的收益一定不错!”3月27日一大早,文昌市文教镇文南村党支部书记林永青和往常一样,出现在种植青皮冬瓜地的田埂上,对海南日报记者自信地说道。
作为村级党组织的“领头羊”,林永青对文昌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系列探索,特别是对文教镇打造的“1+N”区域公共品牌津津乐道。
A
深挖地域特色促文农旅融合发展
文教镇位于文昌东部,地处沿海,风光旖旎。文昌境内最大的河流——文教河自北向南穿过镇墟,河流入海口为八门湾,中间有坡柳水闸隔断,海潮逆流至水闸处,上游河水并不受海潮影响,咸淡水交汇,滋养着沿岸的风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文教虽然耕地不多,但是物产十分丰富。”文教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何启亮告诉记者,自古以来,文教的农产品如水稻、番薯、花生,以及咸淡水交汇处的海鲜,都颇受人们喜爱。
文教人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例如在历史上与海瑞、丘濬并称为“海南三杰”的明代政治家、学者邢宥,就出生于文教镇水吼村,并在这里读书长大。
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2020年,在文昌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文教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动打造文教区域公共品牌“文教礼享”,旨在通过区域品牌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以“1+N”的区域品牌体系,力促镇级产业集群品牌化。
“文教的区域公共品牌立足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历史文脉等条件,深入挖掘文教母亲河文化、农耕文化、书香文化等,提炼出‘文教有礼,与君共享’核心品牌价值,旨在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文教镇党委书记邢艳介绍,“文教礼享”区域公共品牌由政府主导,鼓励农民参与,并设计有风格统一的LOGO和产品包装。
B
注重党建引领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林永青所在的文南村,去年6月,由村党支部牵头、镇党委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文昌文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的田地资源,盘活撂荒地,以“党建+”模式,致力发展高效农业。
为何要以党建引领?林永青认为,农村的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凝聚产业振兴的能人。
“随着农村路网工程和红岭灌渠工程的建设,我们村的农田灌溉设施日益改善,交通更加便捷,具备发展好农业产业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经济效益低,大量青壮年外流,农村急需产业带头人。”林永青说,文昌文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一方面发动村里的党员带头务工,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吸纳农技能手,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展种植业,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例如,每逢瓜果采摘时节,各种植基地就会以每人每天130元的工资吸纳当地农民务工。“今年2月7日至3月7日,第一批青皮冬瓜采摘上市,平均每天都有数十人在田间务工,累计发放临时工资29万元。”林永青说。
眼下,在文南种植基地田头,又一批冬瓜、圣女果、地瓜即将上市。村民们经过商量,决定在4月初办一场采摘节,喜迎丰收,并借机向更多人推介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
C
振兴乡村产业农户受益满怀憧憬
今年52岁的文南村村民王绥照种了一辈子的田地,以往依靠自家几亩地种水稻,仅够一家人维持生计。现如今,他每天到基地务工,平均每月有3500元左右收入。
“跟着村公司干,不仅学到了管理技术,每月还有稳定收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王绥照笑着说。
在文教镇坡柳村,青皮冬瓜种植也是该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坡柳村单靠售卖冬瓜,已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接下来,该村50亩西瓜、数十头小黄牛也将陆续开售。
“我们水吼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村里保留有较完整的邢宥故居、邢宥墓和邢宥纪念亭,并建有邢宥文化陈列馆,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文创+文旅的方式,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将传统文化根植乡村。”文教镇水吼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洋表示。
在文昌,“农旅融合发展”并不是一句口号。随着乡村环境日益改善、产业逐步振兴,越来越多的文教人从城市返回乡村,开起了民宿和乡间的咖啡厅。
例如,坐落于文南村的“海岛侬家”民宿是琼北特色民居,在文创团队的精心打造下,别有一番风味,吸引一拨拨游客远道而来。
“‘文教礼享’区域公共品牌,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微光,未来乡村发展还有更多的希望。”和当地许多受益的农户一样,邢艳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