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养鸡效益高春季管理很重要
春季万物复苏,大地回暖,日照渐长,同时也是气温多变、冷热交替频繁的时节,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正好适宜各种细菌病毒的大量繁殖和迅速传播,所以说也是鸡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在此时期,鸡往往疾病多、生长慢、成本高,以及成活率低。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养殖效益,做好春季鸡场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一、保持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维持鸡生长的必备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养鸡成功的关键。适宜鸡生长的理想温度:育雏期28℃~32℃,育成期20℃~25℃,故应加强育雏期的保温工作。如何保持适宜的温度呢?首先鸡舍封闭要好,防止风和穿堂风的侵入。然后要特别注意夜间温度管理,当用煤炉增温时,应注意防止鸡煤气中毒。从外观上讲,如果鸡群分布均匀、饮食正常、活动自如、无扎堆呆滞现象,即为理想的温度。
二、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由于春天乍暖还寒,人们往往强调鸡舍保温而忽视通风透气,在饲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舍内空气污浊,病菌大量滋生。鸡长时间吸入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又生长在病菌滋生的环境下,鸡群容易患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二氧化碳中毒症等,导致成活率下降。正确的方法是每隔2~3小时通风10~15分钟,特别是用塑料薄膜保温的育雏阶段,最好在棚顶部开设数个天窗,达到既保暖又排浊气的目的。当人进入鸡舍闻不到异味,棚内四周塑料膜上无水珠时,即可认为是鸡理想的生长环境。但是通风不能过早过强,保温设施需要逐步撤离,不能操之过急,要让鸡体逐步适应外界的气温变化,这样才会降低其发病率。
三、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补充光照
春季天气多变,鸡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至关重要。雏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提高3%~5%,育成鸡饲料中能量可适当提高,饲喂量也应适当增加。对放养鸡提倡迟放牧,在上午10时后投料,晚上供足料水,达到既省料又快速育肥的目的。
春季夜长昼短,光照不足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为了克服这种自然缺陷,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办法。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光照的总时间不应低于14小时,也不能超过17小时,补充人工光照的强度以每平方米鸡舍面积2~4瓦灯泡为宜。
四、减少应激
鸡胆小,易受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敏感。因此,喂料、加水、捡蛋、消毒、打扫卫生和清理粪便等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在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严禁陌生人和其他动物进鸡舍。若外界发生强烈的声响,如过节时的鞭炮声、刺耳的锣鼓声或北风的呼啸声等,饲养员要及时进入鸡舍,给鸡营造一种“主人就在身边”的安全氛围。也可在鸡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多种维生素或其他抗应激的药物,防止和减少应激反应所造成的损失。
五、加强生物安全及场地消毒观念
鸡舍门口要设立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液,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进行消毒,建议对鸡舍四周环境进行不定期消毒,鸡舍内部要带鸡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的微生物。坚持鸡舍带鸡消毒制度,一般可在气温较高的中午、下午进行,在消毒时要面面俱到,以雾状均匀落在笼具、鸡体表面为宜。并且应不留死角,尤其是进风口处和鸡舍后部应作为消毒重点。在对雏鸡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升高舍温,喷雾时动作要快。笼养鸡的地面也要喷洒消毒剂,把地面和墙壁以下的地方喷湿,然后尽快通风。消毒应在每次打扫完卫生、清完粪便后进行。淘汰鸡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并对鸡舍内外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与消毒,同时做好防鸟防鼠和杜绝外人入场工作,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威胁。
六、加强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养殖场应按照适合当地疫情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好疫苗,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痘等常规疫病的免疫接种,对禽流感传统毒株和变异毒株也要选择性做好免疫。如有必要也可对主要疫病进行抗体检测,以掌握其免疫效果。
大部分细菌性疾病可以通过定期投放药物达到预防的目的。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和球虫病等,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用药预防程序。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请兽医予以诊治,并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